智能化,已成為家電行業公認的發展趨勢,是當今業內最熱門的話題。與主人和周圍環境建立聯系、自動識別使用條件、自動調整自身的工作參數、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最優工況。家電在智能光環下脫胎換骨,練就非凡本領。
家電智能化帶來新的商機,微處理器、傳感器、Wi-Fi模塊、網絡通信、觸控屏、APP開發、云平臺搭建、數據搜集處理。新技術、新概念不斷融入,設計師的夢想逐一成為現實,一些常見的普通零部件也被賦予新的使命,在智能家電上發揮著不同以往的重要作用。《電器》記者通過多方采訪了解到,目前,智能家電設計生產體系已經初步成型,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正在加速運轉,各方力量不斷涌入,技術支持方推出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正逐步豐滿、完善,一雙隱形的翅膀正在把家電智能化帶到全新的高度。
智能家電發展空間巨大,粗略統計,目前已經接入網絡服務的家電終端設備已有數千萬臺,而放在家電產業每年數億臺產量基數下來看,則只是冰山一角。在“萬物互聯”的思路下,每臺家電都該配裝智能模塊,接入網絡服務平臺,智能家電潛在的市場規模讓這條產業鏈上的每個企業興奮不已。
正因如此,雖然家電智能化進程剛剛起步,但參與其中的企業不計其數。最心急的是家電整機生產企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智能化就是殺出重圍的突破口,豐富產品功能實現差異化、對接消費群體升級服務體系、保持技術領先維護高端品牌形象,智能化可謂一舉多得。于是,海爾、美的、博世西門子等知名家電品牌積極嘗試,勾描自己的家電智能化技術路線圖。然而,家電智能化是個復雜課題,即便是現在,仍然沒有人能說得清這項技術革命的終極目標是什么,“試水”容易“出錯”,不是所有整機生產企業都甘冒風險。
目前來看,家電智能化的技術關鍵點集中在微處理器技術、傳感器技術及網絡通信技術3個層面,而這些并不是傳統家電生產企業擅長的領域。于是,一大批相關配套企業應運而生,先從配套智能家電用零部件入手,如傳感器、Wi-Fi模塊、觸摸屏等,幾年時間里,部分謀求長遠發展的配套企業不斷貼合整機廠需求、整合配套服務項目,逐漸發展成為可提供包括物聯網模塊、控制系統設計、傳感器組合應用、APP開發和云服務等項目在內的成套解決方案的技術支持方。
在這些智能家電解決方案提供商背后,是芯片、傳感器等零部件生產企業,目前,智能家居芯片主要提供商有臺灣MTK(聯發科)、美國TI(德州儀器)、英特爾、高通等,而傳感器是家電制造常用配件,可提供配套的企業很多。隨著智能家電市場啟動,曾經只參與個別零部件生產的企業也開始嘗試直接為整機廠提供成套智能家電解決方案。
變數重重、競爭格局復雜,想在智能家電圈分得一杯羹似乎沒那么容易。“還遠不到廝殺的時候。”《電器》記者心存疑慮,但在采訪過程中得到的卻是這樣的答復,“市場那么大,最重要的是做好產品和服務,讓消費者真正體驗到智能家電的好處,挖掘市場潛力,培養消費習慣。”
《電器》記者采訪得知,簡單易用、私密安全、穩定可靠、降低制造成本是現階段智能家電解決方案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
操作簡單包括對接整機生產企業和改善消費體驗兩個層面。首先,在實現家電智能化的過程中,為了縮短新產品開發周期、簡化制造工藝流程,整機廠需要簡單有效,“即插即用”式的解決方案,為此,不少配套企業推出了模塊化產品,將傳感器、Wi-Fi、控制系統集成在同一模塊中,普通家電只要加裝這樣的模塊,就可立刻“變身”智能家電。在消費層面,只有簡單易用才能讓消費者保持對智能家電的熱情。對于消費者而言,智能家電是新鮮事物,如果在接觸智能家電的第一時間就遇到阻礙,就算實現再多、再好的功能也是枉然,用戶體驗不佳甚至會影響到家電智能化的進程。
智能家電發展的初期,各方面安全技術尚不成熟,許多潛在的安全威脅尚未被發覺。在智能硬件整個系統結構中,硬件端、云端、智能控制終端的每個部分所面臨的安全威脅各有所異。硬件物理層的通信安全包括芯片破解、竊聽、干擾、Dos攻擊;軟件層面的嵌入式系統也有防止惡意篡改、敏感信息保密的安全需求;云計算雖然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但由于用戶、信息資源高度集中,容易成為黑客攻擊的目標。據了解,目前,智能家電的安全問題已經引起業內高度重視,一些智能家電解決方案提供商通過在硬件端、云端、智能控制終端設置底層基礎安全限制以及定期為智能家電“體檢”確保安全。
穩定可靠、降低制造成本是整機廠為量產智能家電選擇解決方案時最為看重的兩點,卻是配套企業最難掌控的環節。如何使智能解決方案中的硬件壽命、軟件升級配合家電整機使用周期,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智能家電產業鏈上下游正在共同探索。
您還在等什么呢?馬上拿起您的手機訂購吧!銘港訂購熱線:400-775-6159